close
2009-03-05 更新
過橋抽板的時裝業
撰文: Ivan早前迪生創建正式向外公布其Polo及Ralph Lauren的東南亞特許經營權,將於今年底正式結束。有名牌潘之稱的潘迪生將會失去旗下最賣錢的時裝品牌,令我想起當年在香港由Joyce Ma湊大的Giorgio Armani或Dolce & Gabbana,都曾離她而去。
- 其實早於今年一月,Ralph Lauren已經和迪生簽署終止代理關係,長達廿年的合作關係就此止步。作為迪生創建旗下一個最賣錢的品牌,如今痛失王牌花姑娘,雖然可換來贖身費1.42億港元,但這個價在金融海嘯前還買不到一間位於山頂施勳道倚巒的獨立屋,拉上補下其實得不償失。其實不少業內人士都覺得Ralph Lauren與迪生的合作是打風也打不甩,是因為潘迪生前妻楊敏德旗下的溢達集團正是PRL的最大供應商之一,加上二十年合作「冇傷冇痛」,在市場不穩下作出這樣決定難免令人猜測。有市場證券分析員指對迪生創建的盈利前景一定有影響,如果分析是有根據,那麼潘迪生怎會賣掉會生蛋的雞,就算是應急套現也不至於拿Polo開刀,看來都應該是Ralph Lauren他們做主動。
- 有資深業界人士曾經說:「邊個想隻牌子快死,就畀佢代理。」熟識本地時裝業運作的人,早已對潘迪生營運時裝品牌的一套過時手法下了判詞,請看看時裝人會對他那個品牌還會感興奮,是Michael Kors?Brooks Brothers?Tommy Hilfiger?或是被揉捏完的Goyard?還是氣息微弱的Harvey Nichols?潘迪生、Joyce Ma、吳宗恩到沈嘉偉大家同樣做時裝,但已經看到誰是時裝人想親近的對象,或者說,潘迪生的主要對象從來不是一群講品味的時裝人,那為什麼要像Joyce Ma花幾十萬買一張椅子放在店內做擺設,像吳大小姐的連卡佛花費過百萬找來Lamsweerde & Vinoodh Matadin影廣告,每季超豪氣大手入貨攏絡時裝品牌。
- 將時裝視為一門藝術生意的Joyce Ma,想當年何嘗不是湊大了Giorgio Armani、Dolce & Gabbana、Calvin Klein、Donna Karan等牌子,之後一個又一個離她而去。當年正值香港經濟起飛時期,這些品牌每一個都為她賺錢,既然知道有錢賺,肥水當然不流別人田,這班識計算盤的設計師當然選擇自己做,可以肯定就不會是Joyce Ma的個人意向。今時今日的時裝業已經不再說甚麼飲水思源,有毛有翼自然曉飛。D-mop替Mihara開店、I.T.替Comme des Garcons開店、連卡佛代理Club Monaco與Juicy Couture,或是俊思集團經營代理已有十多年的Ferragamo或Marc Jacobs,門面舖排看似合作愉快,不過也難保他日出現Ralph Lauren與迪生的案件重演,金錢利益當前,還有品牌跟代理之間講情義嗎,又有多少設計師像Yohji與Dries Van Noten對Joyce Ma那麼忠貞。
- Ralph Lauren要跟迪生脫離關係既成事實,失去最賺錢的紅牌阿姑不要緊,還有其他二三線可以勉強撐場,而且他們在中國、台灣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及菲律賓共有多達三百多間專賣店,加上還有他們的Harvey Nichols與西武百貨,論門面是不及別人做得漂亮,論規模業務就肯定不輸蝕。但要發掘再捧紅另一品牌填補Ralph Lauren的損失談何容易,當年Joyce失去了Armani都還有Yohji或Issey Miyake等可以補上,今日最可以賣錢與最當時得令的時裝品牌,都差不多已落在吳宗恩手上。潘迪生的時裝王國還可以怎樣發圍,莫非要靠Harvey Nichols或西武所賣的時裝品牌?抑或是靠Tommy Hilfiger與Brooks Brothers?
全站熱搜